寶寶在滿四個月腸道未完整發育以前,常常會遇到「寶寶脹氣」的困擾。餵完奶後肚子鼓鼓、排便大哭、放屁頻繁,讓許多爸媽擔心不已。但其實,大部分的新生兒脹氣都是正常現象!本篇文章將帶你從「判斷方法」、「脹氣原因」、「母奶與配方奶寶寶的舒緩方式」,到醫師推薦的日常照護方法一次看懂,讓你安心育兒、寶寶舒適成長。

 

新生兒脹氣怎麼判斷?這些狀況是正常的

多數新生兒在吃飽後肚子會鼓起來,輕敲還會發出「咚咚」聲,其實這屬於正常氣體累積,並不代表腸胃不適,只是因為嬰兒腹肌較弱肚子才會特別鼓。黃瑽寧醫師在健康講堂影片中指出,寶寶腸胃中的氣體來源主要有三種:

  1. 餵奶時吞入的空氣
  2. 奶水消化後產生的氣體
  3. 哭泣時吞入氣體

只要寶寶食慾正常、活動力正常、排便正常且屁屁肌膚健康沒有嚴重疹子,這樣的脹氣多屬於生理性現象,不需過度擔心也無須頻繁換奶粉、換奶瓶,可以偶爾幫寶寶按摩一下腹部(剛吃飽不可以按)、腳部運動即可。

 

但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狀況,可能就是不正常的脹氣徵兆,需特別留意:

  1. 食慾明顯下降
  2. 容易嘔吐或溢奶
  3. 活動力變差、哭鬧多
  4. 排便異常或便秘
  5. 體重成長變慢
  6. 屁屁肌膚不適

 

為什麼寶寶會一直脹氣?常見原因解析

脹氣不一定等於疾病,但長期頻繁的脹氣,還是要找出可能的成因。

以下列出幾個常見脹氣原因:

  1. 哺餵母乳寶寶

    母乳寶寶脹氣機率相對較低,但若媽媽近期食用過多帶殼海鮮、不健康的加工食物,也可能導致寶寶腸胃不適,醫生建議調整飲食可以讓哺乳過程更順利。

  2. 瓶餵寶寶

    瓶餵時若奶嘴尺寸不合適或餵奶間隔過快,寶寶容易吞入大量空氣,引發脹氣。

  3. 配方奶不適應

    有些寶寶在2~3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牛奶蛋白不耐或過敏的情形,導致腸胃反應,例如:脹氣、吐奶、厭奶或屁屁敏感的情況。醫生建議此時的解方,是換水解蛋白奶粉稍微減緩一下症狀,嚴重者可改用較無乳糖的奶或高度水解奶粉。

  4. 寶寶4個月時副食品導入初期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王杏安醫師在嬰幼兒生長及常見的疾病照護指出副食品中的澱粉、水果等食物較易發酵,寶寶的腸道尚未完全適應,也可能出現短暫脹氣,建議暫停食用或減量觀察。

 

寶寶脹氣如何緩解?腹部按摩可以嗎?

  1. 腹部按摩 (※ 寶寶至少要五個月大,臍帶脫落後,腸胃道發育較穩定時,才能進行)

    餐後至少30分鐘、寶寶情緒穩定時,爸媽要先洗淨雙手,先用手將脹氣膏或寶寶乳液搓熱,再輕柔地按摩寶寶腹部,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氣。

    以下提供三個寶寶腹部按摩的方法:

    嬰兒按摩
  2. 拍嗝或腳踏車操

    如果有些寶寶習慣拍背睡覺,建議爸媽餵完奶後輕拍寶寶背部大約5分鐘,寶寶沒有打嗝也沒關係喔!也可以跟寶寶做簡單的腳部運動幫助腸道蠕動,就像我們大人吃飽散步幫助消化一樣,也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氣體。

⭐搭配醫師推薦的「貝恩腹部舒緩按摩膏」

市面上有許多脹氣膏產品,但選擇時須特別注意成分!一歲以下不可以使用有薄荷的產品,推薦選用無添加樟腦、薄荷醇、冬綠油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

貝恩腹部舒緩按摩膏為溫和草本配方,特別適合新生兒肌膚,凡士林、可可脂成分,好塗抹、不黏膩。添加薰衣草油能舒緩放鬆心情,配方溫和,有效安撫不適感,配合寶寶日常的撫觸與照顧,能夠有效提升親子連結。

貝恩腹部舒緩按摩膏

※貝恩腹部舒緩按摩膏適用對象為五週以上嬰幼兒及成人

 

 

資料來源:網路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文章經由參考、蒐集網路上資訊,並重新編譯撰寫,如不慎侵權或冒犯您的權益,我們在此向您致上誠摯的歉意,若著作權人發現有此情形請您來信告知,編輯團隊會在收到訊息後立即確認並回覆您,在第一時間也會移除相關內容,敬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