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建議爸媽可以讓寶寶吃副食品後,最常問的就是:「會不會過敏?」

這篇幫你整理出11大常見過敏原、嬰兒過敏會出現的症狀、以及發作時間,還有給爸媽實用的「副食品添加原則」,一起把食物過敏的擔心降到最低!

 

嬰兒過敏常見的11大食物過敏原

根據衛生福利部於107年8月21日公告的「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過敏原強制標示項目有以下11類,在幼兒階段最常見的副食品過敏原是牛奶,如果在嬰兒時期就檢查出對牛奶過敏,恐怕就不能喝,加上嬰幼兒腸胃和免疫系統還在發展中,吃進某些食物更容易出現不適。

 

11種常見的高風險過敏食物如下:

1.    甲殼類 (蝦/蟹)

2.    芒果

3.    花生

4.    牛奶/羊奶

5.    雞蛋 (特別是蛋白)

6.    堅果類

7.    芝麻

8.    麩質穀物

9.    大豆

10.    魚類

11. 亞硫酸鹽類用於加工食品如:香腸,以二氧化硫殘留量計每公斤十毫克以上之製品

嬰幼兒常見過敏食物

 

如何找出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爸媽這樣做最安心

嬰兒過敏體質有可能遺傳,建議先了解家族中是否有對特定食物過敏的紀錄(像媽媽對乳製品過敏)但最重要的,還是爸媽觀察與紀錄寶寶的食物反應。

  • 一次只加一種新食物餵食、少量餵食
  • 副食品紀錄要寫下吃的食物、時間、便便狀況
  • 停吃 2–3 週後,症狀通常就會改善
  • 輕微過敏的食物可考慮之後再試試,培養耐受性
  • 更換奶粉與副食品的動作,不要同時進行

 

嬰幼兒一歲前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除了會過敏的食物,這些食物在 1 歲前也建議避免:

  • 整顆小番茄、葡萄、果凍(高噎食風險)
  • 蜂蜜(可能含肉毒桿菌)
  • 高糖果汁、火鍋料、果乾(加工食品)
  • 高汞魚類(旗魚、鯊魚、金眼鯛)
一歲不能吃的食物

 

嬰兒食物過敏發作會怎樣?多久才會好?

「食物過敏」通常會在吃下過敏原後15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症狀,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食物過敏症狀可能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常見症狀包括像是:蕁麻疹、皮膚腫脹搔癢感(特別是臉部、手腳)、腹痛及腹瀉、嘔吐、噁心、流鼻水、咳嗽、呼吸困難等等症狀。

※若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氣喘、臉色蒼白等危急症狀,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求助醫療單位。

 

除了常見過敏原外,還有一些食材也要提高警覺:

肉類/海鮮類:鴨肉、鵝肉、不新鮮的魚、蝦米

核果類:花生、腰果、核桃、杏仁

蔬菜:南瓜、筍子、香菇、茄子、蘆薈

水果:芒果、奇異果、鳳梨、草莓、水蜜桃、番茄

豆類製品:豆花、豆干、豆漿、黃豆、大豆

加工類:熱狗、罐頭、布丁、蛋糕、含添加物(防腐劑)的零食

麥類製品:全麥麵包、麵條

含咖啡因食物:巧克力、茶、可可、可樂

 

結語:副食品導致嬰兒過敏不是禁忌,而是學習的過程,寶寶的免疫系統還在成長,副食品只是輔助,奶才是主食。只要爸媽願意多觀察、多紀錄,遇到過敏也別過於慌張,給孩子一點時間適應嘗試不同食材,很多過敏原會隨著年齡改善,若不放心也可以找醫師協助檢測過敏原。

 

資料來源:網路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文章經由參考、蒐集網路上資訊,並重新編譯撰寫,如不慎侵權或冒犯您的權益,我們在此向您致上誠摯的歉意,若著作權人發現有此情形請您來信告知,編輯團隊會在收到訊息後立即確認並回覆您,在第一時間也會移除相關內容,敬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