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冬季時常見的幼兒皮膚病

嬰兒的皮膚冬季時,由於長期暴露於乾冷的空氣中,容易造成皮膚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減少,因此皮膚的抵抗力及功能都會減低,皮膚容易乾裂,濕疹就容易形成。也有些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經過搔癢而形成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皮膚比較乾燥,汗液分泌阻滯,皮脂分泌減少,通常在嬰兒兩三個月大即開始出現症狀;百分之六十的病人會在一歲以前即有症狀出現;大約百分之五十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

濕疹最常見的部位是臉部,另外在手腕、手臂的彎曲處、腳腕、腳背彎曲處等,偶而也可見到。而異位性皮膚炎初期是出現在臉頰,進而因加重感染而濕疹化,流出組織液並結痂,病兆會擴展至頭皮、耳朵、軀幹,當嬰兒爬行後,四肢側也會出現症狀;兩、三歲以後,轉移至頸部、手彎、腳彎及手腕,腳部則較少,皮膚上並出現顆粒丘疹,甚至苔癬化。

 

預防及照護方法

冬天裡盡量不要使用太熱的水洗澡,並減少洗澡次數、少用肥皂,尤其是臉部

注意保持嬰兒皮膚的濕潤,沐浴後應使用嬰兒潤膚液滋潤寶寶的皮膚,並選擇較不易引起刺激的棉質衣物

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則應避免攝食到高過敏食物

 

資料來源:貝恩家庭季刊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貝恩健康教室聲明:文章經由參考、蒐集網路上資訊並重新編譯撰寫,如不慎侵權或冒犯您的權益,我們在此向您致上誠摯的歉意,若著作權人發現有此情形請您來信告知,編輯團隊會在收到訊息後立即確認並回覆您,在第一時間也會移除相關內容,敬請包涵。